日期:2025-10-16
分散的货源与广阔的市场之间,只差一个精准高效的交易平台。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农产品“产得好却卖不好”的困境依然突出。一方面,优质农产品困于山水阻隔,难以对接市场;另一方面,城市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
破解这一难题,关键在于打造一个能够有效串联分散货源与市场需求的高效交易平台。这种平台不仅是简单的中介,更是资源整合者、标准制定者和价值创造者。
河南济源大峪镇林仙村创新实践“双绑一联”机制,破解了脱贫产业“小散弱”、农产品“增产难增收”的核心瓶颈。
第一绑是“绑定农户与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标准。第二绑是“绑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通过签订长期购销协议,形成“需求牵引生产”的良性循环。
这一机制巧妙联动帮扶单位,不仅提供初始订单,更帮助打造品牌,使林仙村的富硒南瓜、红薯等产品均价提升约15%,2024年销售南瓜3.9万斤、红薯11.6万斤,金额达22.6万元。
浙江舟山与四川达州两地政府协作推动,搭建起一条跨越1800公里的空中物流链。舟山机场主动承担“链主”职责,推动形成“机场+村集体+航空公司”的三方协作机制。
他们采用“订单收购+定向种植”模式,解决货源不稳定问题,并通过在机场内开设“祥云小菜圃”等创新方式打通销售“最后一公里”。
这种模式使达州的牛肉、排骨与鸡蛋等农特产品能在24小时之内“飞”入舟山市民的厨房,亩均收入增加1500元左右。
云南楚雄三街镇返乡青年者正龙,通过电商平台将当地司空见惯的地涌金莲打造成“流量密码”。在政府支持下,他们配置专业直播设备,通过“理论+实操+产品”的培训模式,快速掌握直播技巧和营销策略。
2023年3月开播后,短短数月销售额突破30万元,一年累计销售额近70万元,吸引粉丝超1万人。地涌金莲种植面积从最初几亩迅速扩展到100多亩,亩均年收益近万元,实实在在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
成功的乡村交易平台首先需要有效整合分散的资源。梁河县关璋村通过组建“山货联盟”,采取整乡联建、联村抱团等方式,整合周边村寨优质农产品资源。
他们通过与种养大户签订长期收购协议,构建“10联户网格”定向收购机制,规范农产品采收标准,实现统一品控、统一包装,切实保障产品品质与稳定供应。
平台需构建“线上+线下”双轮驱动销售体系。太原“简到”公司打造“1+N”的消费帮扶格局,“1”指1个中心(太原简到消费帮扶专馆),“N”指N个社区生活驿站。
他们通过“微信预订、驿站自提、满意付款、售后无忧”的服务模式,深耕“从田间到餐桌”供应链服务。目前已在太原市设置生活驿站16个,服务覆盖近50万人。
物流是农产品上行的关键瓶颈。舟山机场通过出台货运操作费用减免政策,切实降低商户的物流成本。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的《关于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整合邮政、供销社、快递等物流资源,发展共同配送。
平台需要助力农产品实现品牌化跃升。凤庆县锚定“滇红”这一老字号金字招牌,构建品牌培育体系。大摆田茶厂创新开发“区块链溯源系统”,让每一块茶饼都能追溯至具体种植农户与茶园地块,从源头保障品质,筑牢品牌与消费者间的信任纽带。
平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凤庆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以“培育本土人才”为核心,搭建覆盖全链条的培训体系,累计开展培训367期,共12021人次。甘肃省委党校张莎莎副教授建议,组织开展直播电商知识和技能培训,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会电商、善直播的复合型人才。
平台建设初期应避免贪大求全,可借鉴林仙村经验,从“小切口”入手,聚焦本地有优势的少数几个产品。政府初期可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支持平台基础设施建设。舟山-达州案例中,两地政府分别召开专题协调会,对“菜篮子”空运物流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为平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平台运行稳定后,需逐步完善功能。楚雄三街镇在电商发展基础上,规划建设彝绣直播间、农产品直播间等功能区,助力电商创业者“生根发芽”。凤庆县则打造“抖音电商直播基地+拼多多农产品专区+京东特产馆”矩阵,培育出100余名“茶主播”,2024年直播带货GMV达亿元以上。
成熟期的平台应向上下游延伸,提升价值链。可借鉴“直播+乡村旅游”模式,整合乡村自然景观、民俗文化、农事体验等旅游资源,形成“旅游促电商,电商带旅游”的良性循环。关璋村主动融入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以阿昌文化传承保护为主线扎实推进农文旅融合,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1000余人次。
高级阶段的平台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智能化升级。商务部等9部门提出的目标是,用5年时间培育100个左右农村电商“领跑县”、1000家左右县域数字流通龙头企业、1000个左右县域直播电商基地、10000名左右农村电商带头人。
政府部门应当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对在农村地区开展电商业务并达到一定经营规模的企业,依据其带动农产品销售额、吸纳农村就业人数等指标给予支持。同时,要健全监管机制,制定涉农直播电商行业规范和标准,明确主播、平台、商家等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行为准则。
金融支持也不可或缺。应引导银行和金融机构加强产品创新,探索推出系列乡村振兴信贷产品,有效破解涉农企业及项目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平台化是破解乡村振兴中供需失衡难题的金钥匙。未来的乡村交易平台将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场所,而是融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综合服务体系。
随着5G、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未来的乡村交易平台将更加智能化、数字化,进一步打通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端的全链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